图解道德经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图解道德经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还引用大量历史、现实故事,针对《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具体句子进行说明,让人们切身体会道的伟大。道无形无迹,人们虽看不到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受它的影响。知晓道的运行规律,顺乎大道,无疑会让人的心性更加通达,生活更加顺畅,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考虑到在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道德经》已经是很多精明商人的智慧宝典,所以本书特辟了一个栏目“经商之道”,专讲道在商业中的体现。
书籍目录:
道 经
章 众妙之门
从政之道
随道而行——孔子向老子问礼
处世之道
有无玄妙——诸子各家的“名实之辩”
第二章 功成弗居
从政之道
功成不居——明武宗在荒诞中结束一生
为人之道
美丑之别——东施效颦与左思仿潘安
第三章 圣人之治
从政之道
清静无为——宋仁宗开创治世
为人之道
少私寡欲——崇尚节俭的汉文帝
第四章 和光同尘
从政之道
不露锋芒——曾国藩的处世哲学
为人之道
神光内敛——刘备巧借闻雷避祸
第五章 多言数穷
从政之道
保持虚静——周厉王禁言与国人暴动
经商之道
归一大道——寓言故事两则
第六章 谷神不死
为人之道
玄妙母体——女娲造人
处世之道
天地之始——盘古开天辟地
第七章 天长地久
从政之道
无为修身——孙叔敖廉洁爱民
为人之道
公而忘私——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八章 不争无尤
为人之道
示人以卑——只拣五美分硬币的孩子
处世之道
善利万物——李时珍尝百草钻研医术
第九章 持而盈之
经商之道
为而不恃——福特汽车的教训
为人之道
功成身退——深知进退的范蠡
第十章 明白四达
从政之道
深沉宁静——从谏如流的唐太宗
为人之道
致虚守静——“大树将军”冯异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从政之道
甘居下位——态度谦卑的刘邦
处世之道
示之以无——陈平赤身脱险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从政之道
宁静恬淡——廉正无私的于成龙
为人之道
摒除物欲——齐庄公因贪色而被杀
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
从政之道
不争之德——不贪恋权位的华盛顿
为人之道
超然荣辱——咸丰帝纵欲而亡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为人之道
体道悟道——万有引力的发现
处世之道
顺其自然——郭橐驼的种树之道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从政之道
藏锋不露——“一鸣惊人”的齐威王
为人之道
善为道者——我的朋友胡适之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从政之道
戒骄戒躁——急功近利的崇祯帝
处世之道
以静制动——张辽智除叛军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从政之道
恣意妄为——烽火戏诸侯
经商之道
诚信为本——经商贵在坚守信誉
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为人之道
心存大道——岳飞一生坚持抗金
处世之道
坚守仁义——季札让国追求大道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从政之道
绝圣弃智——汉文帝行宽厚之政
为人之道
绵里藏针——晏子痛斥楚王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从政之道
淳厚质朴——“糊涂”宰相吕端
为人之道
淡泊名利——不贪慕富贵的庄子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从政之道
惟道是从——吴起向魏武侯论以德治国
处世之道
得道至深——坚守信念的孔子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为人之道
不争为大——谦卑处下的大将曹彬
处世之道
曲能求全——刘盈谦下而保全太子之位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为人之道
同于道者——华罗庚的成长经历
处世之道
失道寡助——韩侂胄恋位而不得善终
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
为人之道
自夸无功——祢衡炫耀自己终被杀
处世之道
自矜不长——陈胜自傲而招致失败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从政之道
得道多助——“内圣外王”的周文王
处世之道
顺道而行——刘备取徐州
第二十六章 宜戒轻躁
从政之道
躁则失君——高洋因昏庸无道而暴卒
经商之道
轻则失根——秦池酒厂的兴衰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从政之道
寡恩少义——众叛亲离的楚灵王
处世之道
常善救人——“铁屋”中的呐喊
第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从政之道
知荣守辱——勾践忍辱负重而灭吴国
为人之道
知雄守雌——贾诩的明哲保身之道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从政之道
逆道者亡——不得善终的暴君侯景
为人之道
戒奢守俭——廉洁奉公的吴隐之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
从政之道
物壮则老——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处世之道
无道必亡——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从政之道
恬淡无为——祭公谏征犬戎
处世之道
不逞兵强——墨子劝楚王停止伐宋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从政之道
遵道处世——顺道无为的明孝宗
为人之道
自胜乃强——张学良戒毒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为人之道
自胜者强——忍辱负重的苏秦
处世之道
知己者难——毫无自知之明的马谡
第三十四章 不自为大
从政之道
自恃者弱——居功自傲的高拱
为人之道
谦卑者强——曾国藩不邀功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从政之道
顺道者昌——朱元璋治理灾祸
为人之道
民为邦本——商汤宽以待民终灭夏
第三十六章 柔弱刚强
为人之道
柔能胜刚——康熙收服王辅臣
处世之道
韬光养晦——蔡锷的处世哲学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从政之道
以静守道——萧规曹随
为人之道
万物自化——宋真宗与“咸平之治”
德 经
第三十八章 处实去华
为人之道
上德无为——郦食其为争功名而被杀
处世之道
虚静朴实——魏晋风流,上乘之德
第三十九章 贱为贵本
从政之道
贱为贵本——方腊聚众反抗北宋统治
为人之道
把握大道——不卑不亢地做人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经商之道
因祸得福——塞翁失马的启示
为人之道
祸福相依——郭德成保全性命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为人之道
坚持自我——取得成功的品质
处世之道
道隐无名——王翦装贪赢得秦王的信任
第四十二章 或损或益
从政之道
负阴抱阳——汉朝平定七国之乱
为人之道
无名不欲——商纣王纵欲而亡国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从政之道
不言无为——残暴冷酷的吴主孙皓
为人之道
柔能骋坚——羊祜的怀柔之道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为人之道
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爱因斯坦
处世之道
吝惜名利——和珅贪财终被抄家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从政之道
大直若屈——宋襄公死守仁义成笑柄
处世之道
大辩若讷——鲁仲连巧谏辛垣衍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从政之道
罪咎无道——跋扈擅权的长孙无忌
为人之道
祸起于贪——贪得无厌的吕不韦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为人之道
自省得道——邹忌讽齐王纳谏
处世之道
不见而明——富于先见之明的单襄公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从政之道
为道日损——汉朝盛世“昭宣中兴”
处世之道
以道育人——廉、杜“无为而治”
第四十九章 圣无常心
从政之道
浑厚虚静——隋文帝开创“开皇之治”
经商之道
德善之境——世界慈善家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从政之道
善于养生——知足长寿的程昱
为人之道
超脱生死——身正心正的石苞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为人之道
长而不宰——背信弃义的晋惠公
处世之道
为而不恃——恣意妄为的年羹尧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经商之道
天下有始——推销员传授秘诀
处世之道
虚境处下——顺乎自然的刘秉忠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从政之道
背离大道——荒淫残暴的隋炀帝
为人之道
唯施是畏——残酷不仁的暴君石虎
第五十四章 善抱大道
为人之道
不拔不脱——厚德载物的邓攸
处世之道
修身正己——有关信念故事两则
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为人之道
任性使气——屠岸贾骄纵而亡身
处世之道
以和为贵——“将相和”的故事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为人之道
柔弱处下——不自我标榜的卢梭
处世之道
谨言慎行——杨修之死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从政之道
偏离正道——重用酷吏的汉武帝
处世之道
以奇用兵——李靖大败萧铣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倚
为人之道
看淡名利——与世无争方能避免灾祸
处世之道
光而不耀——蓝玉骄纵而惹祸上身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从政之道
节俭是宝——厉行节俭的朱元璋
为人之道
戒奢以俭——李存勖因逸豫而亡身
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
从政之道
服道积德——秦朝丢仁义而失民心
处世之道
以道治国——子产振兴邦国
第六十一章 各得其所
从政之道
大国宜下——子产周旋于大国之间
处世之道
各得其所——“尊王攘夷”的晋文公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从政之道
有罪以免——伊尹放太甲
为人之道
弃恶从善——周处留名青史
第六十三章 为大于细
为人之道
图大于细——愚公移山
处世之道
图难于易——司马错分析天下大势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从政之道
慎终如始——张咏治理益州
处世之道
未雨绸缪——诸葛亮与“隆中对”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从政之道
民风淳厚——苏轼整治密州
处世之道
智多背道——武则天用酷吏治国
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
从政之道
圣人之治——爱民如子的唐太宗
经商之道
不争而胜——商战的秘诀
第六十七章 持保三宝
从政之道
谨防妄为——唐敬宗引火自焚
为人之道
俭而能广——崇尚节俭的晏婴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经商之道
贵在不争——善于放权的领导们
处世之道
不武不怒——田单大破燕军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从政之道
哀者必胜——孙膑大破魏国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为人之道
知我者希——世人皆醉我独醒
处世之道
安贫乐道——颜回践行大道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矣
从政之道
圣人不病——知错能改的唐太宗
为人之道
盲目自信——纸上谈兵的赵括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
从政之道
不以自贵——仁、宣二帝的太平治世
为人之道
自贵之祸——李自成骄奢致败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经商之道
水滴石穿——俞敏洪与“新东方”
为人之道
妄为者死——大行无道的董卓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从政之道
杀一儆百——张敞治理盗患
处世之道
以死慑民——红巾军推翻元朝
第七十五章 民之轻死
从政之道
民皆轻死——隋末农民起义
处世之道
有为难治——李自成推翻明朝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从政之道
兵强不胜——苏代劝秦王善待魏国
处世之道
柔弱处上——佯狂避世的阮籍
第七十七章 功成不处
从政之道
圣人不恃——周公辅政不贪功
为人之道
余补不足——不居功自傲的丙吉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从政之道
弱能胜强——刘秀以柔道得天下
处世之道
示弱于敌——康熙智擒鳌拜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从政之道
不责于人——宋就以恩德抱怨
为人之道
善有善报——贵族与农民的故事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从政之道
安居乐俗——保境安民的李昇
处世之道
甘食美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从政之道
美言不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为人之道
利而不害——介之推功成却不慕荣华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a。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b。为天下式,常德不忒c,复归于无极。知其荣,)d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e。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f,故大制不割。
【注释】
a谿(xī):沟溪,山里的小河沟。b式:这里可作“模式”、“楷式”讲。c忒(tè):差错。d以上六句为后人妄加,当删。《庄子·天下篇》引老聃文可证。e朴:素材。老子有时用“朴”来表示“道”。f官:管理的意思。长:首长、领导的意思。
【译文】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于雌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就不会流失,而回复到婴孩般的纯真柔和的境地。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暗昧,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甘愿做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能充足,而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纯真状态。真朴的道分散成为宇宙万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就会成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一个体系,不可分割。
【解析】
道的自然法则是两极相生,物极必反。有道者深明此理,所以自愿处在世俗认为不好的一面。这样,就消除掉了因处在好的一面产生的负面作用,使自己始终保持合于道的完整状态,即“婴儿”、“无极”、“朴”的状态,懂得了这个道理,即使做了官,也会进退自如。这就是“大制不割”的道理。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雄”即刚强。“雌”即柔弱。“复归于婴儿”,即回复到婴儿般的纯真无邪的状态。老子认为,刚强是有为的表现形式,是不合于道的;而柔弱是无为的表现形式,是合于道的。所以,他要求人们坚守柔弱,只有这样才能合于道。“温柔似水”一词常用来形容女子美好的性格特征,这是因为水性本柔,可以承载天下万物,如果人们能够如溪水般柔顺,那么也就回归到婴儿般的自然人状态,这才是合于道的。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式”意为范式。世界的范式指的是世界的本体,也就是“道”。在老子看来,只有深知什么是明亮,又能安于暗昧,才能成为天下的范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无极”意为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成为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永恒的德不出差错,就会回复到宇宙的初始状态。老子想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得道之人要实施无言之教,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他强调不把人的思想引入歧途,这正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指的是自然事物的本质,这种本质指的就是“道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深知尊荣,却安守卑辱,甘愿做天下的低谷。做了天下的低谷,永恒的德就充足了,永恒的德充足,就会返璞归真,回到自然淳朴的状态中去。它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有欲望,贪慕荣华富贵是人的本性。如何才能使人们不过分贪图富贵呢?老子认为,荣华富贵终归要回复为无,人们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才能泰然处之,面对外界的事物,做到无所容无所不能容,这才是到达了道的境界。然而,大道修得圆满,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了,人们还要继续坚守道的理念。否则,道又会进入到从无到有的循环往复之中去了。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大制”指的是完美无缺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无割”指的是不可割裂,即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契合一致与和谐统一。在这里,老子强调了道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道的法则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循环往复、永不止息的过程。所以,人在修道的时候,不要只修炼一次,而是要永不停息地修炼。待到修炼完满后,还要使道德不流散,确保它的完整性。如果道德流散了,道就会再一次进入到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循环往复之中。
从政之道
知荣守辱——勾践忍辱负重而灭吴国
本章中,老子提出了知雄守雌、退让谦卑的思想,这也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子提出了一系列化解矛盾、消除冲突的方法,即甘守下流,自居柔弱,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老子知雄守雌、退让谦卑的人生态度,对于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甘屈辱的故事,就是对老子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越国君主新立、政局不稳之机,便发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军抵抗,吴军遭受挫败,吴王阖闾也受了重伤,回到都城姑苏后,不久就去世了。临死前,阖闾对儿子夫差说:“你一定不要忘了报仇呀!”从此,吴国和越国便结下了死仇。
夫差果然时刻不忘父仇,他日夜练兵,准备消灭越国。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趁着吴国尚未准备妥当的机会,决定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这时,大臣范蠡劝阻道:“我听说战争是十分残酷的事情,圣人总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进行战争。残酷的战争是离心离德的,而争强好胜不过是事情的末节,现在您违背道德,这是上天所忌讳的,对于出战者不但没有好处,而且还非常不利,应该慎之又慎,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呀。”
这时的勾践年轻气盛,还不知道隐忍之道,所以他回绝了范蠡的建议,态度强硬地说道:“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您就不要再说了。”
于是,勾践调动精兵三万人,北上攻吴,与吴国的军队大战于夫椒。果然不出范蠡所料,这场战事以越军大败而告终,勾践只率领五千残兵,退守到会稽山,又被吴军团团包围。勾践身陷绝境,眼看就要成为亡国之君了,到了这时,他才知道范蠡有先见之明,于是凄然地对范蠡说道:“我不听先生之言,所以才沦落到了这个地步,现在该怎么办呢?”
范蠡冷静地回答说:“持满而不溢,就能与天同道,这样的话,上天是会保佑我们的;地能衍生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才会受到地的恩赐;扶持危难,谦卑行事,那么就能与他人同道。为今之计,只有谦卑地献上厚礼,贿赂吴国君臣;倘若吴国不答应,可以屈身侍奉吴王,这是在危难之时不得不做的事情啊。”
勾践无奈,只好派大夫文种前往吴国请求议和。文种到了吴国,“膝行顿首”而对吴王说:“亡国之臣勾践自知罪不可赦,甘愿做吴王的贱臣,而他的妻子甘愿做您的贱妾。”
吴王夫差听了以后,对勾践有所怜悯,便想答应下来。这时,吴国的大夫伍子胥却劝谏夫差道:“上天把越国赐给了您,不要答应他们的请求。”伍子胥是两朝元老,不但拥立夫差有功,而且还帮助吴国南征北战,称霸一方,所以夫差对他的话一向是言听计从。伍子胥对勾践求和之事极力反对,所以夫差便没有答应。文种无奈,只好回到会稽山。
勾践闻报,心中绝望,又忘了隐忍之道,便想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毁掉越国的宝器,然后率领五千残兵与吴王一决雌雄。这时,范蠡、文种劝阻了他。文种劝慰道:“吴国的权臣太宰伯嚭贪财,可以以利引诱他。”于是,勾践便下令文种带着美女和宝器去见伯嚭,伯嚭答应了文种的条件,然后带着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深知如何才能让吴王看不出勾践的志向,所以在见到吴王之后,他说道:“我们越国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为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为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为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都带来了;越王将率领整个越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号令。如果大王觉得越王的过错不能宽恕,那么勾践就会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率领五千残兵与吴国决一死战,真厮杀起来,难免使大王蒙受损失。杀掉一个勾践,怎能比得上获得整个越国呢?请大王好好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这时,太宰伯嚭也在一旁帮腔说道:“越国已经愿意臣服于大王了,如果能够赦免越王,吴国的利处将会很大。”
吴王夫差知道有利可图,就想答应文种。不过,吴国并不是没有清醒的人,大夫伍子胥很清楚,越王勾践不过是想委曲求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罢了,于是他向吴王谏阻道:“不能答应啊。臣听说:‘树立美德越多越好,去除病害越彻底越好。’越王勾践能够亲近他的臣民,注意施行恩惠,施行恩惠就不失民心,亲近民众就不会忘掉有功的人。越国同我们国土相连,又世世代代结为仇敌。我们打败了越国不把它根除,却要保留它,这就违背了天意而助长了仇敌,日后即使后悔,也无法将其消灭。”尽管伍子胥晓以利害,但是,吴王夫差已经被利欲蒙蔽了心智,再加上伯嚭在一旁进谗言,所以他根本就听不进伍子胥的忠言,终于和越国讲和,罢兵而还。
吴国退兵以后,勾践率领群臣回到越国,他把越国的政事交托给文种,然后带着夫人、孩子和范蠡以及三百官吏到了吴国,当即向吴王进献了大批的宝物和美女,并低声下气地极力奉承献媚。再经太宰伯嚭从一旁帮腔,吴王不但把杀父之仇忘得干净,还原谅了勾践发动战事的过错。
吴王夫差让勾践夫妇留在吴都姑苏,让他们住在阖闾墓前的一间石室里,并让勾践给他养马,这当然是对勾践的一种羞辱和惩罚了。夫差之所以把勾践留在都城,主要是为了观察他是不是真心臣服于自己。夫差每次出行的时候,便让勾践在前面为他牵马,街道上的人看到勾践牵马,都在一旁指指点点,不住地嘲笑勾践。勾践把这一切屈辱都埋在心底,夫妇二人每天都蓬头垢面,出入石室,尽心尽力地给夫差喂养马匹,见到夫差时,更是奴颜婢膝,似乎甘愿做夫差的奴仆。
勾践夫妇在吴国住了三年,在这三年之中,勾践把自己的复仇之心始终埋藏在心底。夫差见勾践十分依顺自己,不但对他毫无怨气了,反而觉得这对夫妇十分可怜,便有心放勾践夫妇回国,却因遭到伍子胥的反对而作罢。在这期间,文种又多次派人给伯嚭,让他不断替勾践说情。
有一次,勾践听说夫差生病了,就托伯嚭带话,说他听说大王病了,想去问候一下。夫差听说勾践想探望自己,就答应了。伯嚭带着勾践进了夫差的内房,正赶上夫差要大便,勾践就急忙赶过去搀扶着他。夫差叫勾践出去,勾践却回答说:“父亲有病,做儿子的理当服侍;君王有病,做臣子的也理当服侍。再说,我还有个小经验,只要尝尝大王的粪便,就能知道大王的病是轻是重了。”夫差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拒绝了。夫差大便完,勾践扶着夫差上床躺好,然后背过身去,掀开马桶盖取粪尝味,然后向夫差磕头道:“恭喜大王!您的病已经没什么危险了。再过几天,就会完全好的。”夫差疑惑地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勾践回答说:“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知道您肚子里的毒气已经发散出来了,这样的话,病不就快好了吗?”夫差看到勾践如此细心地服侍自己,反倒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了,他就对勾践说:“你待我很好。等我的病好了,一定放你回到越国。”
正是由于勾践如此周到地侍奉夫差,再加上伯嚭不停地报告夫差说越国十分平静,没有一点反叛吴国的迹象,所以夫差就完全放下了戒心,以为越国对吴国没有任何威胁了。公元前491年,夫差亲自送勾践夫妇上了车,范蠡拉着缰绳,主仆三人回到了越国。
结束了三年的拘役生活,勾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国。这时,越国百废待兴,于是勾践就向大夫范蠡询问振兴越国的道理,范蠡说道:“天时、人事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制定方针、政策要因时而定。”范蠡接着说到了自己关于复兴越国内政方面的建议。他强调首先要调动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积蓄力量,以实现富国强兵。他还规劝越王及夫人身体力行,也应从事具体劳动,给全国的百姓做好榜样,让他们勤于耕作,这样一来,国家的财政和粮食才能充实起来。此外,范蠡还主张要礼待弱小国家,对于强国,应当采取柔顺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屈服。范蠡后说:“但愿大王时刻都不要忘记石室之苦,这样的话越国才能得到振兴,而吴国的仇也就可以报了!”
勾践听罢,十分赞同范蠡的话,于是立即下令:由文种主持国政,范蠡整治军队。而勾践自己也苦身劳心,发愤图强,睡觉不用床褥,积薪而卧。另外,他又在坐卧之处悬挂苦胆,饮食起居,一定要先品尝苦胆的滋味。他夜里常常暗自流泪,恨恨地自言自语道:“勾践,你忘了会稽之耻了吗?”同时,他礼贤下士,敬老恤贫,得到了越国百姓的拥护。他还奖励生育,积聚财物,训练士卒,修缮甲兵,一直不敢懈怠。在对待吴国的态度上,他表面仍极尽奉承之事,又令范蠡到民间选了美女西施、郑旦,遣香车送给吴王。他还引诱吴王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使吴王沉湎于酒色犬马之中。同时,勾践又暗中勾结楚国,联合齐国,依附晋国,限度地孤立吴国。
勾践十二年(前485年),越国民殷国富,勾践觉得自己力量强大了,便要找吴国报仇,一雪会稽之耻。这时,范蠡认为时机还没成熟,就谏阻说:“越国虽然尽心人事,但是还没到灭吴的时候,勉强去求成功,这对越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大夫逢同也不赞成伐吴之举,勾践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只得仍旧隐忍不发。
又过了几年,吴国府库空虚,军队的战斗力也大不如前,可是还有一道障碍,那就是夫差的股肱之臣伍子胥。伍子胥经常在夫差面前陈说越国的威胁,但是夫差此时宠信太宰伯嚭,已经渐渐疏远伍子胥。这时,正赶上吴国与齐国的战事,越王勾践希望吴国能在这场战事中虚耗国力,就亲率官员到吴国来朝贺,赠送大批礼物,还答应派出三千甲兵随吴王出征。伍子胥再次劝谏夫差,说越国才是吴国的腹心之疾,建议夫差不应该伐齐,而是应当灭越。夫差根本不听伍子胥的忠告。伍子胥只得叹道:“大王不听臣的忠言,再过三年,吴国就变成废墟了。”夫差听了伍子胥的怨言,十分恼怒,伯嚭趁机在夫差面前中伤伍子胥,夫差便派人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命他自尽。伍子胥当着使者的面,慨叹地说道:“我辅佐先王成为霸主,我又辅佐大王做了吴王,大王当年答应要把吴国分一半给我,我当然不敢奢望,可大王怎能让我自杀啊?”说完便横剑自尽了。
伍子胥死后,吴国朝政更加腐败。这时,勾践再次召见范蠡,问道:“现在伍子胥已死,吴王身边尽是阿谀之徒,我是不是可以讨伐吴国了?”范蠡说:“反常的迹象虽已露出萌芽,但从天地的整体来看,吴国灭亡的征兆还不明显。”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吴国的全部精兵北上,到卫国黄池大会诸侯,试图谋夺中原霸主的位子,而国中仅留下太子友及老弱病残留守。勾践和范蠡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率领军队攻打吴国。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一朝出手,势不可挡,范蠡很快攻下了吴国都城姑苏。夫差在黄池听到消息后,仓皇班师回国。后来,吴、越之间又进行了几次战争,吴国再也无法对抗越国了,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日暮穷途,在姑苏城破之时,横剑自刎。勾践经过近二十年的励精图治,终于灭掉了吴国。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前言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东周王室的柱下史。相传,东周末年,老子归隐,在途经函谷关时,遇到了守关的长官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遂留下这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该书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上篇《道经》,下篇《德经》。
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却不妨碍《道德经》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国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学说。在《道德经》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却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运动不止,垂示给人很多迹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人们要通过德理解道:道是独立不改的客观规律,无所不包,周行不殆,对任何事物而言,都是的,不可能被超越的。而任何事物对道而言,都是相对的,有限的,都有正反两面,且正、反皆可相互转化。一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对中国哲学影响匪浅。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字数的多少,甚至也不在于其是否为读者指出了明确的生活方向,而在于它能让读者挖掘出多少宝藏。《道德经》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数千年来,人们不断从中得到新的体悟。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写诗作文、为人处世,甚至是治国理政,个中智慧都被包容在这篇幅甚小的《道德经》中。
在修身养性方面,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要求人尽其所能地放宽心胸,如大道一般包罗万象,注而不满,酌而不竭。同时,老子又提醒人们不要沉溺感官享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过度的欢娱会极大地危害人的身心。而老子本人就是一个极好的养生例子,传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即便有些夸张,在那个战乱迭起、民不聊生的春秋年代,他能安然地度过晚年也极为不易。通过阅读《道德经》人们可以树立起更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态度:温和不争,虚怀若谷,浑朴纯正。
老子的理论不只能养一己之身,还能养一国之民。在政治上,每每朝代初定,统治者便会提倡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或直接或间接地将老子的学说当作安邦定国的重要手段。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以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民本思想,又不知给了多少治世者以警示,要他们体恤民生,取法天道,宽待百姓,无私无欲。
至于为人处世方面,《道德经》予人的启发就更多了,其每一句都可以看作一个蕴含深意的处世金句,而正可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道德经》,人人都可以用《道德经》检视自身。譬如“物极必反”,有人会从中悟出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也有人反映到待人接物其实还可以从反面入手。看到“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有人会提醒自己不要为一时的好成绩得意忘形,也有人告诫自己,做事需考虑周详,提防隐藏的风险,还有人会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用这种办法削弱自己的敌人。
此外,《道德经》还是一部闪烁着“美”的智慧的古代经典。在文艺美学上,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把自然大美当作艺术的极致。他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则让人意识到,欣赏一部作品除了要看它有形有声的部分,也要看它无形无声的部分,聆听它的“言外之意”。
不管是通读全书,还是随机拣选几个句子细细体味,只要有心,每位读者都能从《道德经》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与此同时,作为一部哲学经典,《道德经》的语言非但不枯燥艰涩,还凝练简洁,充满诗意。因为采用了大量的韵语、排比和对偶,所以参差错落,极富音乐感和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人们大可以不抱任何功利目的来阅读它,只单纯地享受其文字的美感。由于其中不少内容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其文字虽抽象,意思却并不难懂。
《道德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深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甚至成为东方智慧的代表。德国哲学家尼采将《道德经》形容成一个“永不枯竭且满载宝藏的井泉”,认为只要“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道看似高深莫测,实际无处不在,认真体悟《道德经》,便会拥有发现道之精妙的眼睛。
本书除了完整地收录了老子的《道德经》,还对其进行了精心注释并翻译成白话,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意。另一方面,本书还引用大量历史、现实故事,针对《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具体句子进行说明,让人们切身体会道的伟大。道无形无迹,人们虽看不到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受它的影响。知晓道的运行规律,顺乎大道,无疑会让人的心性更加通达,生活更加顺畅,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考虑到在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道德经》已经是很多精明商人的智慧宝典,所以本书特辟了一个栏目“经商之道”,专讲道在商业中的体现。
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愉悦身心的过程。本书随文配图600余张,用色彩明丽的工笔彩绘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中的场景,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帮助人们体悟“道”的精髓。而和一般的图书插图不同,这些配图都经过悉心考据,从人物的服装到器物的形貌,都力求再现当时的真实模样,人们读文观图,不知不觉就会进入到故事当中。
原文和译文相互呼应,故事与插图完美结合,希望在读完本书后,人人都能心有所悟,思有所得,从道中得到收获。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205+)
- 引人入胜(338+)
- 藏书馆(263+)
- 目录完整(152+)
- 字体合适(106+)
- 排版满分(286+)
- 无缺页(313+)
- 体验还行(443+)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 2024-12-19 17:24:57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郗***兰: ( 2024-12-20 10:10:2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印***文: ( 2025-01-05 09:06:01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宫***玉: ( 2024-12-29 02:37:55 )
我说完了。
- 网友 孔***旋: ( 2025-01-16 22:19:1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仰***兰: ( 2024-12-30 03:22:4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石***致: ( 2025-01-08 16:09:0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屠***好: ( 2024-12-26 07:53:02 )
还行吧。
- 网友 曾***文: ( 2025-01-17 18:49:37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益***琴: ( 2025-01-11 19:25:47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方***旋: ( 2025-01-10 04:12:5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利***巧: ( 2025-01-16 04:59:01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隗***杉: ( 2024-12-26 14:30:33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游***钰: ( 2025-01-09 03:53:29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濮***彤: ( 2025-01-02 17:46:2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寿***芳: ( 2024-12-25 05:09:3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长篇阅读 3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图文小百科:极简主义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歇后语大全 布面精装彩绘版文学汉语工具书歇后语书语文基础知识民间俗语传统文化古语俗语大全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五经异义疏证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4周攻克BEC听力周计划(中级)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变态心理学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The Young Entrepreneur's Guide to Starting and Running a Business (Completely Revised and Updated)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合集·史集)(陈寅恪史学代表作首度简体横排)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抑郁症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超智能乒乓》2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