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
【30条古代官场发迹秘术,60位历史人物上位窍门】
>>上位术,是一种人性关系术,是古往今来相通的发迹策略和升迁窍门。本书是国内迄今为止,首次对古代隐秘的官场秘术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之作。全书概括总结了30条人类历史上的上位秘术,每条选取了2个代表人物(正反面都有),总共60位性格鲜明、作风各异的历史人物,并详细分析其上位历程与经验得失,做了画龙点睛的评述。
>>《古代上位术》书以人物为主线,以史实为底本,全面翔实,并插入一些正史外的史料和故事进去,使故事更加充实有料,语言生动幽默,实用性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阅读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 上位术就是人脉升迁术...001
一、仁义是个好东西,用对了所向披靡
◎舜帝与王莽——装样的仁义会变味...005
二、口碑抵万金,树为楷模三级跳
◎陈登与朝北氏——模范的力量... 015
三、老爸“罩”我去战斗,推我去发迹
◎曹操与孙权——官二代接班人... 025
四、擅用关系网,打好祖先这张王牌
◎刘备与孔融——出身就是影响力... 035
五、跟对了领导,选对了路
◎耿弇与周瑜——识人要看潜力... 045
六、隐忍有术,关键时刻会装孙子
◎司马懿与司马昭——被委屈撑大的胸怀... 055
七、抢占理想位置,背靠大树才凉快
◎李斯与王继先——像投机生意一样投机人... 065
八、既有天才大略,更要选对适合的舞台
◎伊尹与郭嘉——弃暗投明... 075
九、不能当一把手,就为一把手谋划
◎张良与陈平——良谋遇明主... 085
十、当个二把手,时刻把准上司的脉
◎贾充与长孙无忌——心腹爪牙不容易... 097
十一、男人成就世界,女人成就男人
◎ 寒浞与易牙——走夫人路线... 107
十二、女人比敌人难对付,关键要找对
◎ 司马相如与诸葛亮——老婆就是好帮手... 117
十三、要做就做,成绩就有说服力
◎吕蒙正与文天祥——做好的自己...127
十四、必要时会耍无赖,以毒攻毒
◎刘邦与李鸿章——我是流氓我怕谁...137
十五、无路可走时,不如自立门户
◎项羽与朱元璋——白手起家自个干...147
十六、经营人脉和经营生意是一个道理
◎吕不韦与陶侃——选准目标奇货可居...159
十七、随时应变,英雄不恋窝边草
◎祭仲和蔡京——仕途的权变...169
十八、真心做事,诚实是好的交际术
◎邹忌与魏征——正直无私天地宽...181
十九、手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王祯与施琅——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191
二十、坚持个性,铆足了劲往上钻
◎曾国藩与左宗棠——按自己的方式行事...201
二十一、自导自演,擅长推销自己
◎赵匡胤与赵光义——营销自己可是一门技术活...211
二十二、有才干,伯乐举荐直上青云
◎孙武与孙膑——名流引荐很靠谱...221
二十三、关键时候,同门值得倚重
◎鲍叔牙与张仪——同学帮忙好办事...233
二十四、寻找保护伞,师生彼此成贵人
◎杨士奇与刘台——师徒互携...245
二十五、艺高人胆大,该出手时就出手
◎岳飞与王彦章——敢当出头鸟...255
二十六、游说高手,三寸之舌破敌百万
◎蒯通与主父偃——说客当家...265
二十七、决计上位,必有死磕到底的毅力
◎祖逖与桑维翰——非凡的决心成就目标...275
二十八、分清形势,慧眼识得潜力股
◎王朴和刘基——预见就要作出改变...285
二十九、一个好汉三个帮,找到那个“帮兄”
◎曹参与杜如晦——黄金搭档...295
三十、厉害的思想,就是升职的工具
◎董仲舒与马汉——学说可以当武器...307
作者介绍:
周培公,谋略学博士,1973年生人。自幼酷爱历史,锄过草,打过柴,务过农,怀抱钢枪戍过边,后来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特约评论员,人民出版社《人物》杂志特约撰稿人,《财经时报》、《南方航空报》、《资本时代》、《环球财经》特约主笔,发表过千余篇作品。其视野开阔、功底扎实、文风锐利,作品以观点新颖、结构精巧、幽默风趣著称。2010年12月出版《超越曾国藩》。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上位术就是人脉升迁术
古往今来,官场职场上的发迹上位规律大致相同。古人赖以发迹上位的秘密,是可以批判借鉴的,它们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有太多的改变,多只是表面的不同,骨子里还是一样的,当然,也不能照搬照抄。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后世都是从前人的足迹走过来的。仅从官场来论,其中许多事基本相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通常在极短的时间里学到许多东西,在稍长一点儿的时间里学到一些东西,而在较长的时间里什么也学不到,因为现在发生的都是以前曾经发生的。历史,有时似乎是在轮回,只不过换了一层外衣而已。
有一首古谣云:“古往今来,官场都是既有聚光灯下大放异彩的荣耀,也有千尺水中触礁沉船的危险;既有万人之上一呼百应的显赫,也有中箭落马被踩成肉酱的惨状。自古仕途有夷有险,运来则加官晋爵,运去则身败名裂,有多少宦海茫茫真可怕,那风波陡起天来大。单听得轿儿前唱道喧哗,可知那心儿里乱如麻,到头来空倾轧。霎时间坠缺锦上添花,蓦地里被严参山砂落马。”
这首古谣,形象地描绘出了官场这个特殊舞台上惊心动魄、变幻莫测的剧情变化。无论是各路武林高手,还是四方三教九流,跻身官场,不能没有几手绝招。
这些绝招很大一部分就是上位术,正是通今古的。我曾经研究过古人写过的一些官场书籍,的发现是,古今官场很擅长总结经验得失,并留下了大量文字。清代以前形形色色的官场教科书,无论写于何种年代,后代也都有他们的影子。
比如,《官场现形记》里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一名知府想编写一部《官学分类大成》的书,以作为今后当官升官的指导。其手下人赶紧给他出主意说,何必劳神费力自己动手去编呢?随便到书铺里买一本《官场要则》,保证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果然,知府大人派手下买来一本《官场要则》,通读一遍,不禁大为感叹:这样的书真好,只要把它读熟,将来出去做官,自然无往而不利。这位知府觉得那本《官场要则》古今通用,也是很多人的实践体会。
正是因为看到上位术的通用性,而且规律大抵相同,所以研究发迹上位术是很有意思的。以时机这个问题来说,虽然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发迹上位的场景不同,但他们都能很好地掌握发迹上位的时机,在恰当的时候出手,才能让资源利用得充分,效果收获得满意,然后上位就水到渠成了。
一个人要发迹上位必须具有一定的时机,没有一定的时机,任何人都可能难以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抱负,登上历史舞台。所以时机对于一个想要发迹上位有所作为的正直之士,或者想要发迹上位有所享乐的投机者,是同等重要的。古代,人人知道皇帝是天下老大,皇帝人人想当。可如果不得其时,当皇帝也不是什么好事。东汉末年汉家的皇帝无一得善终,他们都是强者手中的棋子,个个都是在军阀摆布、欺凌和惊吓中草草度过皇帝生涯的。因此诸如曹操、孙权这些人也都聪明得不当皇帝,以免成为天下人欲共诛之的对象,只有袁术那样缺乏头脑的人才冒天下之大不韪。蠢人之所以蠢,有时就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需要什么时机。
时机,就是所谓发迹上位者的际遇和节点。放眼历史,适合人们发迹上位的时间节点多种多样。对于政治家来说,其发迹上位时机包括天下不稳,乱世英雄起四方,群雄逐鹿,不知谁是真龙天子;集团内外发生混乱,强者彼此争夺,都想培植势力并为此网罗人才。每当此时,如果一个人拥有看透现实迷雾、纵览历史的深邃眼光,他就容易择其明主,从而坚定跟随,后发迹上位。对于求仕者来说,发迹上位的时机在于考卷上的问题正好都会,朝廷正好要用他这类专业人才。同时,如果一个时代恰好需要找到某些人干某些事,如平定战乱、治理河道等,一批豪杰与人才便应运而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由技术干部成长为领导干部。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牛人应运而生,此理古今同也。”
但上位术的古今相同,并不只时机这一个方面。任何人想发迹上位都应该有点本事,无论是真才实学还是歪门邪道,都应该有点擅长的技能,这也是古今相同的。比如,帝王将相需要智谋之士,需要真正的治国带兵的能人,需要洞明时事,需要人情练达,更需要仁心仁义。即使是“树为楷模”也需要一点会骗的功夫、心思和脸皮,因为光凭忽悠还是不够的。
这些升迁上位的本事,进一步说,就需要真才实学和技能了。
这些技能有时单独就可以助人发迹上位,但更多的时候,一个人要发迹上位则需要多种上位术综合作用。比如,把结交名人作为步,然后受人推荐是第二步,如此等等。你所运用的上位术得心应手,但不等于一个人只须运用一种上位术就可以完全成功,要有结合自身具体条件综合运用多种上位术的意识。
有的情况下,单独一种上位术也会起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但无论如何,一个人在发迹上位前都要做到对自己的情况非常明了,对在现有条件下哪些上位术可供己用基本明了,对哪些上位术可为己所用非常明了,做一个情况洞察者,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何种上位术,进而稳打稳算,成功也只是预期的目标。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稀里糊涂,就是因为对于自己有什么,自己要什么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思路。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得到,这也是古今上位术相通的特点。这些人,因为他们只知道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干,没有想清自己要怎么干,要得到什么。既然不知道到哪里找自己想要的那棵树,还谈什么发迹上位呢?
关键的是,发迹上位是人脉升迁术,当然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人发迹上位离不开别人的推荐和帮助。即使孤单一个人努力创造的发迹上位,也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获得发迹上位的实惠。但只靠个人去发迹上位的上位术,有时是靠不住的,也走不长的。
有些发迹上位的事情我们看不明白,正是因为我们处于人性的棋局中。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上位术离不开人;就人与物的关系来说,上位术不能只靠人。
归而言之,一切上位术都包含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
⊙跟对了领导,选对了路(耿弇)
扁鹊一家三兄弟,在医界很有名。魏文侯把扁鹊叫来问他:“都说你是天下名医,但在你们三个行医的兄弟当中,谁医术?”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好,二哥次之,我差。”文侯说:“那是什么原因呢?”扁鹊说:“我家大哥给人治病,是治病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人们不知道他在病发之前就已经铲除了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家二哥治病,是病情初起之时就开始治,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很多大病也治好了,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这个故事我们都熟悉,说明了越是医术不行的人名气反而越大,越是对事态早有预见和准备的人,越是不动声色地达到了目的,这是多么奇妙的事,这其实是一种可借鉴的洞察术。
而在人类的发迹上位史上,其实也有一些人很早就选定了要跟随的领导,很早就埋下了发迹的伏笔,拴住了发达的人物,此后不管这个人物出现什么波折都坚定跟随,终随着那个人物的发达而发迹。
话说汉光武帝时有一位耿弇(音眼),就是一个站对了队,而且站队态度坚决,终发迹上位的人。
耿弇(公元3年至58年),字伯昭,祖籍巨鹿。其父耿况文武兼备,在王莽执政时任朔调连率(上谷郡太守)。受家庭环境影响,耿弇从小书读得多,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喜欢军事,经常观看郡尉布兵列阵,骑马射箭,逐渐掌握了用兵打仗的本领。耿弇如此热衷于学习文武才能,当然不是为了闹着玩,不是为了到处显摆的虚荣,而是想做一番事业。换而言之,要发迹,而且要比他父亲干得好。然而由于当时王莽割断西汉的历史,建立新朝,而且天下又出现了许多起义军,耿弇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在天下大乱时选择跟谁干。如果跟对了,那么会事半功倍,每一分努力都有一分或十分回报;如果跟不对,那么就可能越能干死得越快。
公元23年,王莽政权被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军推翻,原西汉皇族刘氏后人刘玄被拥立为新的皇帝,号为更始。但由于更始政权实力不足以压服各方,各地豪强并不服从刘玄的号令,大都拥兵自重,称王称霸。刘玄部下诸将也往往自擅威权,随意撤换地方长官,到处掳掠平民百姓,天下仍然处于混乱之中。这种动荡不定的政治局势迫使耿况父子必须做出选择,明确去就,不然就无法立身自保。当时他们可以有多种选择:一是继续做王莽的忠臣,为复辟新朝而努力挣扎;二是拥兵自重,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三是改旗易帜,向更始皇帝俯首称臣;四是选择一个更有前途的人,坚定跟随。
在这个决定如何站队的严峻时刻,耿弇展示了其地主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和对局势的深刻洞察。耿弇认为,王莽已经人心失尽,而且犯了篡夺皇位的忌讳,这也是新朝不得生存的重要原因。回头去挽救新朝,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而拥兵自重搞割据,己方实力和号召力都有限,只会招来其他军阀的攻击,终胜负难料,而且自己打江山会很累。因此,他力劝父亲顺应时势,跟着已经明确的强大的势力走。这样背靠大树好乘凉,较为稳妥。于是他们就决定投靠更始政权,以求新的发展。耿况接受儿子的建议,派耿弇和属官孙仓、卫包携带贡品去朝见更始皇帝。从当时情况看,耿弇的选择应该说是比较明智的。
但在各种势力激烈斗争时期,政治站队的选择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当耿弇一行走到半路一个叫宋子县(今河北省赵县西北)的地方时,一个新的情况摆在了他们面前,原来在他们动身之后,一个靠算命为生、名叫王郎的人冒充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称帝,而且聚集了不少兵马,造成了相当声势。鉴于出现新的情况,耿弇与孙仓、卫包一起商议。孙、卫二人称:“邯郸称帝者既是成帝后人,理应承继正统,我们舍此不归,还想远行有何意义?”但耿弇头脑冷静,认定那个汉成帝的儿子不一定是真的,对改投此人持反对意见。他说:“这个成帝之子很可能纯系欺世盗名的小丑,终将被强人俘虏。我如果到长安求得更始使节,再征发突骑去讨伐这些乌合之众,易如摧枯拉朽。你们二位如果认不清该跟谁,后难免灭族之祸。”孙、卫不听耿弇之言,真的投奔那个假的汉成帝之子王郎去了。耿弇只好独自西行,不料途中又得到一个新的消息,说更始皇帝派来经略河北的大将刘秀正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市)招兵买马,而且广行仁义,甚得人心。耿弇心想,民为国本,得人心者终成大事,且卢奴与上谷相近,不如先改投刘秀站稳脚跟,再谋发展。耿弇决心已定,遂返身北行,去见刘秀,从而在关键时刻又做了一次新的也是正确的选择。
刘秀见耿弇后对他进行了谈话考验,觉得这个人有一定的见识和志向,非常喜欢,就任命他为长史,并共同北行经略蓟州(今北京市西南)。不料正赶上王郎发诏书到蓟地,指名道姓索拿刘秀。这一形势突变,弄得人心惶惶,许多唯利是图的军阀和所谓不明真相的群众,都嚷嚷着要抓反贼刘秀。不得已,刘秀在混乱中夺路逃脱,南至信都;耿弇则是北奔昌平,两人相互走失。其实又一次选择的机会,出现在了耿弇面前。但耿弇返回上谷后,向父亲汇报说虽然此次投奔靠山之路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因为他发现刘秀才略超群,可成大事。于是他劝父亲出面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发兵共击王郎,而后投归刘秀。这样可谓一举两得,实际上是投奔刘秀,名义上也归更始统领,此后便可以依形势变化见机行事。耿况照计而行,派人联络彭宠,并命耿弇与上谷功曹寇恂等领两郡兵马南征王郎。耿况等一路攻城夺地,摧枯拉朽,斩杀王郎所部将军、九卿、校尉共400余人,士兵3万余人,攻克涿郡、中山、巨鹿、河间等22县,直抵广阿与刘秀会师。刘秀新得两郡援兵,声势大振,乃进围邯郸,斩杀王郎,基本上平定了河北。其实从耿氏父子的军事行动来看,估计他们的实力确实不可小视。即使这样的人在选择未来主人时仍如此谨慎,足见其对自己身家性命的看重。
鉴于刘秀声威日隆,更始皇帝刘玄及其近臣们很担心权力被其分夺,慢慢变得难以控制,于是在公元24年夏遣使持节封刘秀为萧王,同时令其罢兵率诸将回长安;另派苗曾、韦顺、蔡充等人经略河北。对于这种明升暗降,表现上尊重而实际上夺权的做法,刘秀是遵命还是抗命?这不仅决定他本人的命运,也关系到其部将们的利害。此时耿弇已经通过长期的观察对比,认定刘秀比刘玄强。于是正当刘秀
犹豫不定之际,他闯进刘秀的寝帐,向刘秀献计说:“刘玄软弱无能,政治昏乱,他手下的大将在外各行其是,他身边的权贵把持着朝廷。从这些现象中应该可以得出基本的判断,即刘玄人心已经丧尽,不久必将败灭。明公你首先在南阳起兵,又扬威于昆阳,功名素来很大,现在已经略定河北,握有天府之地,以正义之名进行征伐,天下传檄可定。如果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衡量,天下是重要的,明公你应当自取,不能让他人所得。刘玄令明公罢兵还朝,万不可从。我愿归上谷,添招兵马,以助你成大事。”
刘秀听后,信心倍增,决心自立。在把这一切思考清楚后,刘秀再次约见长安来的刘玄使者,假意说河北这还没有完全平定,不便还都,来使无奈只好空手而回。接着,耿弇奉刘秀之命前往上谷、渔阳,收斩韦顺、蔡充等孤立势力,并招得许多突击骑兵,回来增强刘秀的势力。公元25年6月,刘秀正式称帝,耿弇被拜为建威大将军,时年仅24岁。在面临人生选择的几次关键时刻,耿弇都能头脑冷静、高瞻远瞩,明辨贤愚,说明他的政治见识和谋略思想确实超群出众。试想当年如果耿弇错投王郎或拥兵自重,其结果会是怎样?其才能如何发挥?恐怕早晚也是同王郎一样的下场。即使再转投刘秀,又哪能像一开始就跟着刘秀那样受重用?如果在刘玄逼迫刘秀交出兵权的时候,他听之任之,不出面提建议,既保刘秀的地位又保自己的前途,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可以说,耿弇不但是一个会站队,跟对人,而且是一个站队坚决的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眼光的人。从历史上,刘玄的确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他一朝为帝,便沉湎于宫廷生活,即位后将政事都委托于自己的岳父赵萌,放任其专权。而赵萌则只知谋私,不知治国建军。因此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单骑逃走。十月,刘玄不得已投降赤眉,将玺绶送给赤眉拥立的皇帝刘盆子,自己被封为畏威侯,不久改封为长沙王。赤眉将领张昂为绝后患,在同年12月派人将其缢死。
在与更始政权决裂后,耿弇先是帮助刘秀平定河北,之后又按照刘秀的统一部署收复各地的割据势力:南破延岑于穰县,东平张步于齐境,而西拒隗嚣于陇地。由于他熟谙诡道,善为虚实,几乎每次战役都是所向披靡,捷报频传,把与刘秀抗衡的各方势力一一击破。刘秀因此曾称赞耿弇说:“昔日韩信破历下而开辟先祖刘邦的基业,如今将军屡建奇功,这一点非常相仿。然而韩信袭击的是已降之军,将军所破的则是强劲之敌,其功之难要超过韩信。以前将军就陈述过统一全国的设想,我常以为难以实现,没想到有志者事竟成。”耿弇听后极为感动,也由此开始了稳定的发迹生活。
但后来耿弇很快想到,这种把他比喻为韩信的做法,总是有点让人不舒服。当年韩信作为一个支持项羽则项羽胜,支持刘邦则刘邦胜的关键人物,虽然终帮助刘邦打得天下,却被逼不得不反,后被陷害至死。对于“韩信第二”、“常胜将军”的光武之言,耿弇也是心里有怀疑。事实上,刘秀的话确实也有提醒他不要当韩信第二的意思。所幸在刘秀终于统一天下后,二人的猜忌得以和平解决。为避免重蹈西汉初年刘邦大杀功臣的悲剧,刘秀一方面厚待功臣,另一面及时地解除功臣们的兵权,上演了早的杯酒释兵权。尤其是对于耿弇,刘秀曾说过:“我绝不会让你成为韩信的。”于是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增加耿弇封邑,让他回家去过享乐主义的生活,并令其交回大将军印绶,以列侯享受国家元老和顾问待遇。此后,朝廷有什么难事,刘秀也经常召耿弇入朝咨询方略,甚见倚重,但绝不给实权。公元58年(永平元年),一代名将耿弇逝世,享年56岁,谥曰愍侯。令其欣慰的是,其子孙都得到了较好安置。
◎识人要看潜力,追随要坚决(周瑜)
历史上与耿弇发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周瑜。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称为“周郎”、“公瑾”,对之十分敬仰。周瑜的发迹,几乎就是耿弇的翻版。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其堂祖父、祖父都做过汉朝的太尉,父亲做过洛阳令。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动荡年代里,周瑜作为一个有识之士,青年才俊,也想有一番作为。但他与众不同的是,始终牢记了东汉名将马援的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一心要选择一个能自我发达也能让周瑜发达的人,然后坚定跟随。
周瑜初出道时,江东这块土地上曾先后有五支至十支割据武装,每支武装都显赫一时。如果不是有居高临下的眼光,一时真难以发现谁会更有潜力。不过凭着对历史的深切掌握和对现实的紧密观察,周瑜很快就看出在江东这块土地上,孙策是个成事的料。因为孙策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治军有方、纪律严明,士兵都乐于为之效劳,也深得百姓的拥戴。主意已定,周瑜就投奔了孙策。由于周瑜在江东也有一点名望,孙策听说他来了,立刻亲自迎接,并引以为兄弟,授予他建威中郎将一职。在这个职务之下,周瑜可以调动二千名军士、五十匹战马,得以发迹。当时的周瑜年仅24岁,真可谓风流倜傥,志得意满。因其恩德信义昭著,江东人都称他为“周郎”。
周瑜不仅受到孙策的重用,就连孙策的母亲也十分器重他。太夫人特地叮嘱儿子孙权,要像对待自己亲兄长那样对待周瑜。周瑜和孙策很像兄弟,做事的风格基本相同,竟然分别娶了当时乔国老的两个美貌如仙的女儿大乔和小乔。在美色对其男性风采的刺激下,周瑜越发意气风发。但遗憾的是孙策的老部将程普,见周瑜年纪轻轻,就得到如此特殊礼遇,很不服气。他仗着自己岁数大,常常侮辱周瑜。但周瑜宽宏大量,忍屈受辱,从不与之计较,终使程普十分感动。程普倒也是一个豪爽之人,此后反而衷心拥护周瑜,他曾对人说:“同周公瑾结交,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被他陶醉了。”由此也可见,周瑜似乎有一种忽悠功夫。
公元200年,孙策被刺客害死。这多少有点让周瑜觉得自己看走了眼,一下子失去了身后的大树。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孙策及其父孙坚开创的江东基业,并不会因此轻易丧失。何况孙策之弟孙权的才能比其兄还有过之,必然会重振江东。于是周瑜得知孙策死讯后,便自驻军之地巴丘率兵至吴(今江苏苏州)奔丧,主动在吴辅佐孙权。当时,由于孙策新死,孙权地位不稳,孙策部下有的人持怀疑态度,有的人谋划另寻新主,江东形势存在土崩瓦解的可能性。在这大厦将倾的紧要关头,周瑜和长史张昭分别代表文臣武将,殚精竭虑,尽心扶持孙权。他们团结了鲁肃、程普、黄盖、吕蒙等将领,四出征讨,网罗人才,安抚百姓,发展生产,为孙权站稳脚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反过来,孙权牢记其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临终遗言,坚决依靠周瑜。通过观察,他觉得周瑜是一个拥有才干和将兵本领,但绝不拥兵自重的人,就更加信赖他。如此,周瑜完成了从跟旧领导到跟新领导的过渡。这种过渡相对容易、平稳,主要原因在于他的领导都是孙家人,心比较齐,不是那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人。
公元202年,被曹操击败的袁绍终于病死,曹操基本上统一中国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下书江东,要孙权送子弟去做人质。孙权与僚属商议对策,群臣犹豫不决。文臣张昭令人失望地主张顺从曹操,以保平安。周瑜却力主反对,他说:“将军继承父兄的基业,拥有六郡之地,粮多兵精,将士听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应该自立于天下,怎能送人质去呢?一旦送去人质,就要听命于人,受制于曹操。限度封个侯爵,享有十几个仆从,几辆车,几匹马,这哪能与割据一方相比呢!”他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对前景的描绘也对比明显,让人不得不服。于是孙权听从了他的意见,没有送去人质,决心割据江南,成王霸之业。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周瑜的眼光是非常独到长远的。
公元208年,曹操在控制北方大部分地区自任丞相后,准备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当年冬他亲率步骑20万,号称百万大军,南下荆州,准备一举吞并刘表后顺长江东下消灭孙权。消息传来,东吴震惊。武将鲁肃力主联合刘备,共拒曹操。而张昭、秦松等文臣皆为曹操气势汹汹的兵威所吓倒,主张“遣使以迎曹公”,认为这是“计之上策”,实际上是主张投降曹操。在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周瑜完全支持鲁肃的意见,他历数曹操此次进军的四大“用兵之患”:一是北方尚未巩固,马超、韩遂尚在关西,对他后方构成威胁;二是舍长就短,放弃骑兵,来同擅长水战的吴军进行水上较量;三是天气正值寒冬,马无饲料,后勤接济困难较大;四是北方部队,远来江南,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根据上述分析,周瑜请求拨给他3万精兵御敌,从而坚定了孙权起兵抗敌的决心。孙权选出水军3万人,筹集了船粮兵器,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前往荆州与刘备会师,共同抗击曹军。
结果众所周知,孙刘联军赤壁一战大胜曹操,从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也奠定了周瑜在东吴的地位。只可惜天妒英才,赤壁之战后不久,周瑜就抛下美貌的小乔,一病而亡。世人以为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任何根据。以周瑜的战略家眼光,如果说诸葛亮有什么心理上的气人之术,他完全可以识破。周瑜之亡,恐怕只能怪其操劳过度,过劳死而已。天道是公平的,即使是周瑜那样的王佐之才,如果不注意身体也会早死。
透过耿弇和周瑜的发迹上位,可以看出,看中人,还要跟对人;而且对的人,追随要坚决,才能发迹。即使不是跟从孙权那样能当天下之主、一方诸侯的人,跟对一个能指导教育自己人,尤其能够批评激励自己的人,会有助于自己提升。
时空对话
看到耿弇和周瑜翩翩而来,真是历史上的一对帅哥啊。刚把夸奖的话咽回去,我就直截了当地问耿弇:“站队坚决,跟对领导这一上位术,是不是一种发迹之前的政治投机,并在投机正确后忠诚追随?”
耿弇一边整理一下身上的官服,一边郑重回答道:“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理解,投机其实是一种眼光。乱世英雄起四方,真龙天子只一人。在这种情况下,站队的对与错有时要靠一种眼光,有时则完全是一种运气。周瑜的同时代人,三国时的郭嘉舍袁绍而投曹操时,是舍大而就小,当时曹操的势力远不及袁绍,甚至险些被袁绍消灭。但终郭嘉站对了队,保证了发迹,靠的是一种眼光。楚汉相争时追随项羽的范增虽然忠心耿耿,无奈他分析天下事头头是道,可项羽一句也不听,终气得范增病死在回乡途中。范增是天下大战略家,但在站队问题上却不讲策略,只知站队却不能想办法让项羽听从正确的意见;而且动不动就生气撂挑子不干的作风,也缺乏辅佐者应有的风度。范增不应该不知道,历史上著名的逃亡者晋公子重耳,也就是春秋霸主之一的晋文公,十七岁时身边就拥有一批贤能之士,著名的如狐偃、赵衰、贾佗、先轸、介子推等。但由于国内政治斗争使然,这些人未等发迹就不得不在重耳43岁时随其出国逃亡。而且一直流亡19年,才得以重新回到晋国拥戴已经62岁的重耳当上国君。那么,范增为什么就不能把目光放长远,用耐心培养项羽?而非要与项羽这小子生气,甚至自己气死在回乡的路上呢?又为什么范增宁肯自己气死也不去投奔刘邦?”
这时周瑜接着说道:“你的这些问题,我当年在时光隧道中遇到范增时曾经也问过他。这位老先生当时老泪纵横地说:我是急啊,当时我已经七十多了,觉得来日无多,所以急于求成。但现在想想,欲速则不达啊。急于求成反而害了我,也害了项羽,却成全了那个刘邦。”说到这里,周瑜不禁黯然,他当年又何尝不是急于为东吴收回荆州,开疆拓土?结果急火攻下之下,劳累过度,一病而亡,可惜在他之后,东吴积极进取的劲头就小多了。
此时只听耿弇道:“看来急于求成要不得,可当年没有范增的急于求成,又哪来刘邦的天下,没有刘邦又哪来刘秀,没有刘秀又哪有我发迹的机会?”“哈哈,历史的连锁反应”瑜大笑中与耿弇并肩而去。
⊙隐忍有术,关键时刻会装孙子(司马懿)
作为经常读历史的人,我们经常在书中看过“厚黑术”。据提出“厚黑术”的近代名人李宗吾称:他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李宗吾说,曹操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到极点了。有了这种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刘备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博得同情心,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熏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于是“天下归司马氏矣”!
那么,这司马氏的厚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竟然令厚黑学发现者如此感叹?
话说人们都知道三国时有“卧龙、凤雏”,那是指诸葛亮、庞统;却很少有人知道有“幼麒、冢虎”,分别指诸葛亮的学生、接班人姜维和司马懿。与“卧龙”、“凤雏”等飘逸雅致的绰号不同,“冢虎”的外号令人望而生畏,一个隐藏在阴森坟墓中不为人察觉的老虎,比一个林中可见的老虎更可怕。世人以“冢虎”之号,比喻的是司马懿是一个可怖的智者与政治阴谋家。清人王鸣盛在谈及司马懿时曾说“司马懿少壮则为魏国谋划篡汉策,及老又为子孙定篡魏策,兴亡若置棋,亦可叹矣”。这个人年轻时替曹家谋划夺取汉家的皇室权力,年老又为自家干这样的事,整个是以政变为职业的主。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生于179年,卒于251年。同那个年代青年人崭露头角的方式一样,司马懿既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又拥有好名声。当时的名士杨俊断言他是非常之器,另一位名士崔琰曾对他的兄长司马朗说:“你的弟弟聪明英伟,果敢刚断,远在您之上。”这些赞誉使得司马懿声望大增。
司马懿的胞兄司马朗在曹操面前当过“主簿”,又做过兖州刺史,总是穿着粗布衣裳,吃得也不好,给曹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当他随曹操讨伐孙权死在前线时,曹操一心想对司马家有所弥补。因此当曹操从别人口中听说司马懿是个人才后,便叫人去找司马懿来给他个官做。但当时已经29岁的司马懿还有点愤青,什么都看不惯。他觉得曹操是以匡扶汉室为号召,实际上是在经营曹家的事业,如果自己卷进去,万一曹操失败了自己岂不是名声不好,前途难料。出于维护对其前途命运有重要干系的名声考虑,他就诡称有风瘫病,不能起居行动,拒绝做官。司马懿在善使诡计的曹操面前玩这一套,当然马上就引起了曹操的怀疑。不过曹操毕竟是爱惜人才,胸怀宽阔,如果换了别人,早就不理他司马懿了。于是当曹操就任丞相后再次请司马懿出来做官,以示不忘司马朗之情。此时曹操已经掌握了他上次是在搞欺骗的确凿证据,便以拘捕相威胁,司马懿作为一个投机家毫无名节可言,因害怕被杀便出来做官。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终曹操一生,司马懿并未受重用,一开始只是陪曹操的二儿子曹丕玩。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之前已死于战火中,曹丕因此相当于长子。
司马懿作为一个投机家,抱着凡事要么不干,干就干好的念头,委实花了不少心思讨好曹丕,间接也就讨好了曹操。于是他先是任丞相府内掌管文学典籍的文学掾,后逐渐升任黄门侍郎,丞相府东曹掾等职位,后来也当上了他哥哥曾经干过的主簿。公元215年,司马懿跟随曹操攻占了张鲁割据的汉中。张鲁很快投降,司马懿劝曹操一鼓作气由汉中而南,攻击在蜀地的刘备。曹操于是说出了著名的一句话:“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后人仔细品味曹操和司马懿在那种场合创造的“得陇望蜀”这句成语,觉得这一成语恰恰是对司马懿极当的比喻,此人就是一步一步胃口慢慢变大。次年,曹操称魏王,等于在汉朝内部建立了一个起架空汉家天子作用的魏国,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一职,即太子的老师、宾客兼参谋。
由于司马懿积极参与曹丕的机密,而且每次都能拿出“奇策”,越来越得曹丕信任。同时,司马懿不忘对曹操献计,很有一番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219年,刘备荆州地区的守将关羽攻打曹操东南门户看守者于禁,且攻势凌厉。曹操有意放弃当时作为都城的许县,迁都到黄河以北,司马懿恳切劝阻,说这样会导致人心浮动。于是曹操对司马懿的建议欣然接受。不过曹操与司马懿相处久了,对其才能产生了一种恐惧之心,尤其对其品质产生了怀疑。
据记载,有一次当曹操从身后招呼他时,司马懿整个脸都转向了后面,而身体却仍保持前行的状态,宛如觅食中的郊狼。曹操认定有“狼顾相”的司马懿心术一定不正,异常狡诈阴险。后来,曹操又梦到“三马食一槽”,因此想到司马懿及其儿子们可能坏他后代的事,并告诫自己的儿子曹丕要提防司马懿。但曹丕整个人都被司马懿的魅力迷住了,不仅没有遵照父亲的意思与之疏远,反而替司马懿说了许多好话。在此期间,司马懿则积极帮助曹丕排挤其弟曹植等人,使曹丕被立为太子。司马懿当然也觉察到曹操对自己有怀疑,于是成天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大事肯做,小事也肯做,足足放低了自己的身段,竟然渐渐打消了曹操的怀疑。这反过来看,也是曹操犯懒放松了警惕。后来,当关羽攻打樊城曹操的部下抵挡不了时,又是司马懿献计由曹操修书一封请孙权派兵从背后袭击关羽,结果关羽被杀,东吴也得到了盼望已久的荆州。经过这事后,曹操对司马懿的信任更加大了。虽然这也许是曹操老糊涂了的原因,但没等他再次清醒地审视如何对待司马懿的问题,曹操就归西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曹操的后事正是司马懿一手操办的,他把丧事办得井井有条,内外肃然。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曹丕继位魏王,司马懿升任丞相府长史,相当于魏国总统府大管家。司马懿在他原来不愿参与的一个政治集团中,越干越卖力,越干官越大。当年10月曹丕取代汉家皇帝之后,司马懿也就成为魏朝政府的尚书,并由尚书转任督军、御史中丞。次年又升为侍中、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
在曹丕当魏王时,司马懿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杀掉其弟曹植的亲信多人。受司马懿教唆,曹丕视其兄弟宗室如仇。他曾分封兄弟共24人为王,但不久就先有刚猛的任城王曹彰不明不白地“暴死”;曹植遭到软禁,11年中三次改变封邑,后郁郁而死;后来诸王都“空寄其名”,并无“社稷之实”。而且兄弟间不准往来,王国中只有老兵百余个作侍卫,出猎不得离开封邑30里,还要设置监督员。所以曹氏宗室宁愿当一个布衣,也不愿过没有自由和生趣的王侯生活。史家认为,正是用了司马懿这一阴毒之计,使曹家政权失去了用宗族之国来屏卫皇室的意义。而这很可能也是司马懿报复曹操的一个手段,令其子孙的基业不牢。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22岁的曹叡(公元204年至239年)即位为魏明帝。曹丕病重垂危之际,召见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命他们辅佐朝政。曹叡拜司马懿为骠骑将军,驻军宛城,总督荆豫二州的军事,封舞阳侯。综观司马懿的这一段经历和功夫,有人说他完全是靠投机老板取得信任和官职的。如果说他在曹操时代是出于伪装才这么卖力干,那么后来已经是伪装成性了,全无一点真诚。在后曹操的岁月中,司马懿更是把这套媚功发挥到了极致。司马懿在镇守宛城期间,做了一件事,就是灭孟达。
人们都说司马懿是一个打败了诸葛亮的军事家,其实不尽然。终司马懿一生,他主要的军事功绩在于以诡计迅速平定内乱,以无赖对外拖延不战,实际上并无战功。当公元227年,投降曹魏后的蜀将孟达反水时,司马懿先是写信给孟达讨好他,下迷魂药稳住他,随后迅速出击消灭之。而在公元231年诸葛亮率数十万大军四出祁山攻魏时,司马懿则因为不是对手而只是死拖,拒不出战。后凭借占据军粮的优势,迫使诸葛亮不战自退。公元234年春,面对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司马懿再次久拖不战,以持久战拖垮对手,直到把诸葛亮拖死。期间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来一封信和一套巾帼妇人之饰。信中说:“司马仲达你统领中原之众,正应该披坚执锐,一决雌雄。可是,你却甘于屈服,这和女人有何不同,今天我破费把妇人巾帼送到,你可以拜谢受之,如果耻于受辱,就按期决战。”诸葛亮想以此来激其出战,但司马懿却胸有成竹,对此置之不理,可见阴功了得。但其部将贾羽、魏平心中十分不满,请求司马懿应战,司马懿不允。贾羽愤愤地说:“公畏蜀如虎,岂不被天下人见笑。”
司马懿看到部下群情愤愤求战心切,即写信给魏明帝说:“臣才能浅陋而担当如此重任,蒙圣上明旨,坚守不战,以等待蜀人自毙。可是,现在诸葛亮给臣送来了巾帼,把臣看做妇人,这是莫大的耻辱,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为陛下决一死战,以报答朝廷的厚恩,雪三军的耻辱。请陛下明示。”魏明帝在谋臣辛毗的解释下,知道司马懿这是要和他演双簧,就派辛毗持符节到前线,宣示对蜀不战而拖之策,以遏制诸将的激愤心情。其实司马懿如果真想打,那么在诸将不堪忍辱要求出战时,他正可以用兵。但他心中其实不想战,又不便明说,便通过给皇帝的一纸文书,既表示了自己英勇不屈,孝忠朝廷的决心,又巧妙地借用了明帝的圣旨来压服众将。真可谓不动刀斧,不费口舌,脸厚心黑,一纸文书达到一箭多雕的目的。
可以说司马懿完全是一个政治动物,他善于伪装,善于死皮赖脸,该装孙子时谁都装不过他,该出手时谁都狠不过他。后来他对付同为顾命大臣的曹爽以夺天下之权时,用的也是这一套。
魏明帝曹叡一生虽然口吃少言,深沉、刚毅、明察、果断,大事不糊涂,但缺点仍是好女人,所以身体也经常过于劳累,终于在35岁时就已经支撑不下去了。临终前曹叡对司马氏父子的忠诚是起了疑心,因此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仍长期滞留西北,未被召回朝中主政。明帝曾问大臣陈矫:“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得到的回答是:“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以“忠直”著称的散骑常侍高堂隆在病危之际上书,也曾提醒魏明帝“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所以在曹叡的后事安排中,特别突出了曹氏人物的权力,其托孤大臣排序是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等人。而史家则认为,这种心存怀疑的托孤安排实属不当,疑人则应不用,曹叡应干脆地把司马懿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这样就可以避免后来的政局动荡,甚至江山易主。
公元239年正月,曹叡8岁的养子齐王曹芳(公元239年至254年在位,卒于274年)即位,是为魏少帝。司马懿与曹爽按照明帝遗命开始辅政时,司马懿的职权是以太尉“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而曹爽则是“拜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明显为首辅,位高权重。而在一个月后,曹芳又在高升司马懿为“太傅”的丁丑诏书中,重新进行了权力分配:司马懿“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省去了原“录尚书事”,这个细微变化剥夺了司马懿的行政权。魏晋时期的太傅,只有理论的兵权。当然,这个诏书也认识到,司马懿的巨大威望很难被立刻架空。此时,司马懿又重施故技,面对明升暗降并未消极对待,也未贸然反击,而是秉承一贯的韬光养晦,称病在家以暂时躲避曹爽的锋芒。
司马懿居家卧病不出,正合曹爽等人之意,心病一去,便得意忘形,终日与何晏等人吃喝玩乐。不过,日夜放纵取乐的曹爽一刻也没有忘记司马懿的存在。当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时,曹爽便故意让他去司马懿处以告辞为借口,窥测司马懿的身体状况。司马懿听说李胜来辞行,马上猜到了来者的真实用意,于是便让两个婢女搀扶着坐在床上。故作“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不持杯饮,粥皆流出沾胸”。李胜见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装模作样地哭着说:“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赖明公,人们只听说你风瘫病复发,可是没想到病得这么严重。”这时,司马懿又长吁了一口气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你到并州去,离胡人很近,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了。”李胜忙纠正说:“我是前往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又故作昏谬地说:“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李胜再次纠正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去并州。”司马懿这时才装着似乎刚听明白,说:“年老意荒,不解君言。”并将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来,让他们与李胜结为朋友,求李胜在他死后多多照顾,说着又呜咽起来。李胜回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太傅司马懿语言错乱,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至此,曹爽被错误的情报误导,放弃了对司马懿的警惕。第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要到高平陵去祭祖,曹爽兄弟随行。司马懿立即在城中部署兵马,占据武库,控制都城。试问,司马氏的兵马从何而来。其核心数千兵马是司马懿长大司马师长期豢养的,这些人平时散居在民间,需要时则成为替司马氏死战的“死士”。养这种兵马本身就说明司马氏父子早已准备夺权了。
曹爽得知消息后,有失大将之才,惊慌失措。这时,足智多谋的大司农桓范劝道:“现在不能让皇帝回都城,自投罗网,而应请皇帝到另一个曾为都城之地的洛阳,以该地为根据地招集天下兵马,讨伐叛将司马懿。”但曹爽却担心城内的家人和财富,也害怕与司马懿长期作战,便派人与司马懿讨价还价。司马懿又施展欺骗手段对他说,“我只想罢你的官,不会杀害你。”这一伪装,让曹爽放了心。虽然桓范等援引古今,劝说万端,曹爽皆不听,认为司马懿只是罢其官,没有权自然还是一个富家翁。桓范当时即说:“这只是假相,他视你为心腹之患,岂能饶了你。而你非要回去任人宰割,会害得我们都要受你牵连。”果然,曹爽班师回城后,司马懿先将曹爽兄弟看管起来,不久全部杀掉,是为高平陵事件。司马懿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韬光养晦,被委屈撑大的胸怀(司马昭)
司马懿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上演了他的厚黑伪装术与夺权计,如出一辙。
司马懿死后,接替他职位的是他的大儿子司马师。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人,共同掌握了魏国大权。魏少帝曹芳下“衣带诏”,命令李丰、张缉、夏侯玄等臣子联合罢除司马师,改立曹氏宗亲夏侯玄为大将军,但三人被司马师搜出“衣带诏”,腰斩灭族。公元254年,司马师逼迫皇太后把曹芳废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孙子14岁的曹髦(公元241年至260年)。当时,扬州刺史文钦和镇东将军毌丘俭起兵声讨司马师,拥护曹家皇帝。司马师亲自带兵征讨,打败了文钦和毌丘俭。但是在回师许都之后,司马师即得病而死。接着,司马昭做了大将军。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实在忍耐不住了。有一天,他把尚书王经等三个大臣召进宫里,气愤地说:“司马昭想当皇帝的野心,路人都知道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收拾我。今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王经对他说:“春秋时鲁国的鲁昭公受不了权臣季氏的凌辱,出击失败,终于失去国家,被天下人所讥笑。现在大权在司马氏手中已经很久了,跟司马昭作对简直是鸡蛋碰石头,会招来大祸的。”可是曹髦从怀里掏出一道预先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就是拼死也不怕,再说还不一定死呢。”说着,他进内宫去禀报太后。与此同时,王经之外的另两位大臣偷偷溜出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使司马昭做好了应变的准备。
20岁的曹髦集合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地从宫里杀了出来。曹髦自己拿了一把宝剑,站在车上指挥。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带了一队兵士赶来,挡住了禁卫军的去路,双方人马开始混战。曹髦上前大喝一声,挥动剑杀过去。贾充的手下兵士一见皇帝自己动手,毕竟有点胆怯,都不敢动手了。其带兵将领成济于是问:“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时养着你们正是为今天,还用问吗?”贾充这一说,成济拿起长矛就往曹髦身上直刺过去。曹髦来不及招架,被成济刺穿了胸膛,跌下车来死了。司马昭同他父兄一样,在对付政敌时确实心狠手辣,动不动就杀人灭口。而贾充那句“司马公平时养着你们正是为今天”,再明白无遗地暴露了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听说他手下人杀了皇帝,就连忙赶到朝堂上召集大臣们召开紧急会议,
商讨应急处理办法。可惜当时没有应急机制,司马昭只能假惺惺装出悲伤的样子,问一位老臣:“怎么收拾残局?”陈泰说:“只有斩了贾充的头,才多少可以向天下交代。”司马昭为难地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陈泰说:“那只有比这更重的办法,没有再轻的了。”司马昭一听不是滋味,知道陈泰的矛头指向是站在贾充身后的他,就不吱声了。
之后司马昭想出一个主意,用太后的口吻下了一道诏书说:“当初选曹髦做皇帝的时候,觉得他挺好的,没想到这小子后来脾气越来越不好,不但对司马昭大将军不敬,甚至要拿箭来射我皇太后”。于是把曹髦废作平民,把杀掉皇帝的事掩盖过去了。为了平息舆论,司马昭又给成济定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罪,满门抄斩。看来给厚黑之人当打手的,终归也没有好下场。
司马昭除掉了曹髦,另外从曹操的后代中找了一个15岁的曹奂接替皇位,这就是魏元帝。而到了他的儿子司马炎时,已经没有兴趣再从曹家找人当假皇帝玩了,直接就自己当了皇帝。司马懿之后,其子司马昭把其伪装与厚黑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后来当东晋王朝第二代皇帝司马绍和丞相王导闲谈时,问起先帝们创业的“艰辛”。王导如实讲了司马家族如何对付曹氏家族的事,小皇帝震惊地说:“如此残酷,我们大晋的国祚怎么能够长久。”可见,司马的后代也为其先辈感到羞愧。
三国历史就是一部权谋的战争史,那些面厚心黑因为会装孙子的人,隐忍有术,个个了得。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一颗心,而技能是靠我们去学的。从表面上看去,脸或心都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并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谋略的修炼是门艺术,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
时空对话
司马懿和司马昭从遥远穿越而来,但却见司马懿一副开诚布公的样子说道:“既然天下有厚黑术,又何怪我父子用之?历史总是少不了阴谋。虽然世人未必喜欢别人对己厚黑,却往往喜欢对人厚黑。可叹历史就是当年的生活,生活中什么事
都可能发生。”
而司马昭则兴致勃勃地表示准备开一个厚黑培训班,讲解厚黑学的三层功夫: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
司马昭看来是修炼到家了,他还强调:“人皆有身与心,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也。”
而我在想:世人虽不必行厚黑,却应对厚黑“须知”,以免撞于厚,陷于黑而浑然不知,还在为人数钱。也就是说,人必要时要隐藏自己,但必须有自知之明,运用不当,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本书首次提出“上位术”概念,探讨那些*厚黑、*隐秘的官术,在争上位、大换位背景下正得其时。
2.上位就是搞定人,其本质就是一种人性关系术,是古今相通的发迹策略和升迁窍门。
3.作者是资深媒体人,谋略学博士,善于从历史中总结官场商场智慧,用现代语言做了通俗的诠释。
4.文章通俗,风趣诙谐,观点犀利,通过挖掘古代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巅覆了一些惯性思维。
◎舜帝与王莽——仁义是个好东西,用对了所向披靡
◎张良与陈平——不能当一把手,就为一把手谋划
◎陈登与朝北氏——口碑抵万金,树为楷模三级跳
◎曹操与孙权——官二代接班人,老爸“罩”我去战斗
◎刘备与孔融——用关系网,打好出身这张王牌
◎耿弇与周瑜——跟对了领导,选对了路
◎司马懿与司马昭——隐忍*有术,被委屈撑大的胸怀
◎贾充与长孙无忌——当好二把手,时刻把准上司的脉
◎司马相如与诸葛亮——老婆就是好帮手,关键要找对
◎孙武与孙膑——有才干,伯乐举荐直上青云
◎吕不韦与陶侃——经营人脉和经营生意是一个道理
◎邹忌与魏征——正直无私天地宽,诚实是*好的交际术
◎曾国藩与左宗棠——坚持个性,铆足了劲往上钻
◎祖逖与桑维翰——决计上位,必有死磕到底的毅力
◎赵匡胤与赵光义——营销自己可是一门技术活
媒体评论
某位知名地产老总说:小人物借力和关系上位,大人物靠智慧上位,没背景和心机,就靠女人上位。
内部消息:据说,在这本书出台前,看过这书手稿的人都发达了。作者曾是一名普通记者,因为钻研此道,随着一篇篇稿子见报,他晋升后成为主编的得力助手;有位市府秘书看了,也要求到领导曾经干过的地方任职,领导调他去县里做了一把手;有位广告业务员看了,半年后生活拮据,却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大老板升他为营销总监,工资长了五倍。有位妻子看到了,以后就不上班了,坐在家拿着胡萝卜和大棒给老公上眼药……
一名转业县吏想编写一部《官场心学要诀》的书,以作为今后当官升官的指导。其手下人赶紧给他出主意说,何必劳神费力自己动手去编呢?市场里有的是,瞧,这本《古代上位术》,包管官商通用。县吏通读一遍,不禁大为感叹:这样的书真好,只要把它读熟,我出去自然好办事,真是金科玉律啊!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排版满分(323+)
- 中评(160+)
- 书籍完整(505+)
- azw3(211+)
- 小说多(642+)
- 傻瓜式服务(528+)
- 赞(362+)
- 好评(280+)
- 内容齐全(135+)
下载评价
- 网友 仰***兰: ( 2024-12-31 03:16:3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权***颜: ( 2024-12-25 15:24:53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隗***杉: ( 2024-12-29 16:58:5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薛***玉: ( 2024-12-23 15:16:1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焦***山: ( 2025-01-09 16:58:18 )
不错。。。。。
- 网友 丁***菱: ( 2025-01-16 19:34:26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步***青: ( 2024-12-28 23:26:06 )
。。。。。好
- 网友 沈***松: ( 2025-01-11 00:59:5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通***蕊: ( 2025-01-15 12:15:14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曹***雯: ( 2025-01-08 00:45:31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濮***彤: ( 2025-01-10 10:42:0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冷***洁: ( 2025-01-04 17:44:5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国***芳: ( 2024-12-20 23:07:51 )
五星好评
- 网友 谭***然: ( 2024-12-31 14:16:1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石***致: ( 2025-01-07 00:18:4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汪***豪: ( 2025-01-16 07:45:1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喜欢"古代上位术(升得快、上得去、靠得住的上位窍门,上位就是搞定人)"的人也看了
- 扎染新世界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自我导向行为(第九版)(心理学译丛·学术系列)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9787301228319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转合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魔法花袜子/我是夏蛋蛋系列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天气简话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数码村:网络第二生涯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2022年江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考前冲刺模拟试卷 计算机基础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 Buzz Marketing with Blogs For Dummies 下载 pdf 2025 网盘 epub 在线 mobi 免费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5分